关于我们

我们的故事


自1993年以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领域驱动改变

高尿酸血症是指,在正常嘌呤饮食下,非同日、2次空腹血尿酸>420 μmol/L(成年人,不分男性、女性),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。而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,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,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。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、软组织和肾脏,可引起关节炎、肾脏损害等,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。

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超过1.9亿,痛风患者大约3000万人,并且这一数字正以惊人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。据预测,203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将达到2.4亿人。2030年中国痛风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亿元。

中国抗痛风药市场规模,2020年中国抗痛风药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,然而受集采影响,2021年市场规模下滑至20亿元。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在20亿元左右。




坚持创新  不止于药
了解痛风的历史
痛风的认识历史

公元前4世纪至18世纪帝王病、富贵病,在古代欧洲,痛风频繁光顾帝王贵族,1328~1830年法国的20位国王中的多数人都遭受了痛风的推残;因此有“帝王之病”“富贵病”之称,

而且当时人们认为痛风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,所以都希望能患痛风。


痛风一词起源于我国元代,朱丹溪所著《格致余论》内有痛风论一篇,率先提出“痛风”病名,并自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治疗。云:“彼痛风者,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,其后或涉冷水,或立湿地,或扇取凉,或卧当风。寒凉外抟,热血得寒,污浊凝滞,所以作痛。夜则痛甚,行于阴也。”这里提出了痛风的病因:血受热沸腾后,再感受风、寒、湿外邪,形成淤血痰浊而疼痛。且多于夜间发作,因为血行于阴。《丹溪心法.痛风》说:“痛风而痛有常处,其痛处赤肿灼热,或浑身状热”,又说:“骨节疼痛,昼静夜剧,如虎噬之状。”指出了痛风古又称为白虎历节病,状如老虎噬咬全身关节,疼痛难忍,临床表现为关节处的红、肿、热、痛。



高尿酸的成因

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: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,这可能源于摄入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、剧烈的体育活动、饮酒、肥胖以及特发性横纹肌溶解等;二是尿酸排泄不足,这又与肾功能衰竭、多囊肾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酸中毒等疾病有关。


痛风的表现与风险

痛风的发作常常伴随着剧烈疼痛和多种风险因素。痛风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剧烈疼痛,尤其在夜间,还可能伴随红肿、皮温升高等症状。肥胖、饮酒、高血压、高血糖等均可能增加痛风风险。


中西医对痛风的理解和治疗

痛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、慢性期两种。急性期西医上可选用秋水仙碱、非甾体抗炎药、糖皮质激素(合并有全身症状),缓解期以降尿酸为主,预防痛风发作,可选用抑制尿酸生成药、促尿酸排泄药、促尿酸分解药。中医治疗痛风有其独特的优势,急性期因其多以邪实为主,故当治其表,方选清热祛湿、活血化瘀、化痰通络之法,则痛、肿可消;慢性期正虚邪实,寒热错杂,当标本兼治,方以健脾化湿、补肾通络之剂,则痹痛可除。我院风湿科在使用西药抗炎止痛、降尿酸的基础上,配合科内特色制剂中药风痛膏膏摩,另外口服特色协定中药处方疏风镇痛、清热消肿,亦可良好的控制尿酸水平,还有其他的如中药外敷、药浴,辨证治疗可快速止痛,大大缩短痛风病程,减轻疼痛的程度、发作次数,特别是对反复发作、顽固性痛风,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,有良好的效果。同时治疗上可选用红外线理疗、中频脉冲、艾灸、针灸等中医操作,病人体验感更好。


我们的产品

清热除湿祛风,活血通络止痛。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风湿郁热证症,症见关节疼痛、关节肿胀、关节局部发热、口渴喜饮、舌质红、苔黄、脉滑数。

探索更多